墨里墨迹——吴鹏、尹晓尧、相玉龙2024艺术之约

2024-11-18 18:02| 查看: 87| 评论: 0|来自: 八链名人| 查看评论

摘要: 陕西省汉中市的吴鹏、山东平度的尹晓尧、河北保定的相玉龙三人虽风格各异,却在画作中追求趣味与深意,以笔墨传意,以画作寄情。值此深秋时节,他们跨越千里阻隔,以“墨里墨迹”为主题,共赴一场艺术之约。

序文

在当代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宏大背景之下,中国画的发展之路宛如一条布满荆棘的险径,充满了诸多严峻挑战。回首上个世纪,徐悲鸿先生以无畏的勇气远渡重洋,潜心研习油画,并毅然立下以西洋画改造中国画的宏伟志向。与此同时,俞剑华先生亦挺身而出,他以笔为锐利之剑,以文作坚实之盾,为中国画的改良和振兴而奋力疾呼,其对《石涛画语录》的精湛注译,直至今日,依然在学界与画坛产生深远且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画品类繁多,而其中“写意画”的式微现象尤为突出。2024年央美毕业展上,靳尚谊老院长的一声深沉喟叹:“没有写意、大写意,没有!包括小写意的也很少......”恰似一块巨石猛然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艺术圈的千层浪。这声喟叹如同一记重锤,重重地敲打着每一位艺术从业者与爱好者的心灵,引发众人陷入深深的沉思。它不仅在展览现场掀起讨论,更如一股强劲的旋风席卷互联网,成功“出圈”且疯狂“刷屏”,一度成为大众视野中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写意画,作为一种在写实基础之上经过艺术升华而诞生的独特绘画形式,它以笔墨为语言,以图式为架构,通过挥洒自如的线条与氤氲变幻的墨韵传达画家深邃的思想情感与高远的艺术追求。然而,写意画对画家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量以及对长期修养的严苛要求,犹如一道高耸的门槛,使得当下写意画领域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困境。李苦禅先生曾感慨说道:“三十年不一定培养出一个写意画家来。”此语道出了写意画家培养之难,让人深刻领悟其中的不易。

当我们目光聚焦于当下中国画坛的整体格局时,不难发现一些令人忧心的现象:无论是在一些高等院校毕业展,还是在国家级的大型展览之中,写意画的身影都寥寥无几,写意佳作更是凤毛麟角。在这些展览中,写意画仿佛成了稀世珍宝,鲜少能够映入观众的眼帘。这一现象的背后,实则反映出了写意画创作的艰难。因为写意画创作对艺术家要求极高,当前不少艺术家受传统功力薄弱、笔墨造诣欠缺以及文化修养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国画作品笔墨线条绵软无力,仿若病弱之人,虚弱地漂浮于纸面之上,丧失了中国画本应具备的那股刚劲骨力与神韵风采。为何会如此?陆俨少先生曾一针见血强调,画家的“十分功夫”应当合理分配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此语精准地剖析出“读书”与“写字”这两大关键要素对于提升画作整体气息与线条品质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核心作用。

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向来对笔墨极为重视,视之为灵魂所在。笔之勾、勒、皴、擦、点等丰富多样的技法,墨之烘、染、破、泼、积等变幻莫测的手法,每一种皆如同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文化艺术富矿。而“墨分五色”这一别具匠心的技法理念,无论是焦、浓、重、淡、清的经典表述,还是浓、淡、干、湿、黑的别样诠释,乃至加入白色后所形成的“六彩”之说,皆淋漓尽致地反映出墨色在绘画创作过程中那丰富多变的层次以及浓淡深浅之间如丝如缕的微妙差异。一幅真正堪称佳作的中国画,必然是这些元素的完美融合与综合体现。然而,审视当下中国画坛的状况,不少创作者将主要精力聚焦于绘画创作本身,对于“读书”与“写字”这两个重要的素养提升途径,相对投入较少。在笔墨运用方面,也似乎少了一些“讲究”,仿佛只要能够执笔绘画,便等同于“是一名画家”。这种情况致使画家群体的水准出现了一定的差异,对中国画在整体上的发展进程与品质提升,产生了一些影响。

尽管中国画在时代浪潮的猛烈冲击下遭遇重重困境与诸多挑战,然而,每一代人都不乏有勇敢者挺身而出,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奋力吹响“冲锋号”。在当今的年轻艺术家群体之中,亦是如此。来自陕西省汉中市的吴鹏、山东平度的尹晓尧、河北保定的相玉龙,他们虽身处不同的地域,却因对笔墨语言的共同热爱与执着追求而汇聚,他们的作品有着国画的创新成分似乎可以给当下的我们予一些启发。他们的画作都有共同点,那就是都通过“笔墨”映照出他们的艺术灵魂。不过他们也各自有特点,吴鹏的笔墨线条灵动飘逸,仿佛有阵阵轻柔的清风悠然拂过纸面,带来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气息;尹晓尧则以沉稳内敛的笔触精心构筑起一个深邃厚重、充满内涵的艺术世界,令人不禁沉醉其中,细细品味;相玉龙笔下动物眼睛仿若被赋予了生命与灵魂,恰似灵动的精灵,仿佛会与观者进行无声的对话,传递出无尽的情感与扣人心弦的故事。三人虽风格各异,却在画作中追求趣味与深意,以笔墨传意,以画作寄情。值此深秋时节,他们跨越千里阻隔,以“墨里墨迹”为主题,共赴一场艺术之约。此次作品展承蒙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范治斌老师厚爱题写主题名,更为本次作品展增添了一抹浓郁的学术光辉。

此次作品展,绝非仅仅是三位年轻艺术家作品的简单罗列与集中展示,它更像是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是当代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深度探索。他们以笔墨为媒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由穿梭,找寻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发展坐标与前行方向。愿观者能透过这些画作,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感受年轻艺术家们对传统的敬重敬畏,以及他们巧妙融合当下时代审美需求,对中国画进行创新与突破的不懈努力与独特智慧,共同见证中国画在历史长河中奔腾不息、推陈出新的壮丽画卷。


郑梧沐

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主编

2024年11月


三位艺术家

1、吴鹏

吴鹏

吴鹏,科班出身,号天塵,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师从著名书画家范治斌先生。

吴鹏自幼酷爱书画艺术,而立之年即嗜学,欲穷翰墨之林。数十年来潜心笃志,无间冬夏,获益匪浅。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喜欢游走在山水大自然,徘徊于花草之间。追求笔墨气韵灵动,落笔之处皆生妙趣之境。

吴鹏曾说过,国画滋养了他的心灵,净化了他的人格,提高了他的修为。如同天上的塵土,虽然渺小但可以乘坐四季的风,遨游天际,俯览乾坤;可以驾驶四季的雨,化做春泥,滋养万物;可以携带四季的花,播种美好,香飘万里。

范治斌老师这样评价吴鹏:“吴鹏通过大量临习古人作品并运用古人笔墨技法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中的一花一木,一山一石,时而用诗文记录,时而用笔墨记录。擅长把写生中所看,所思植入自己的心源,揭示自己内心世界和气质禀赋。”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范老师对吴鹏评价中肯且到位。

从绘画技艺角度看,吴鹏画里绘“真趣”在水墨运用上已达相当高的水准。他对毛笔驾驭自如,每一笔都精准且富有表现力。墨色在他掌控下如有魔法,浓墨处气势潇洒,淡墨时空灵悠远。线条在他笔下变化无穷,或刚劲有力,或婉转流畅,生动勾勒出画中事物的形象与神情。这与他科班出身关系甚大,院校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坚实绘画基础,使其系统掌握绘画理论和技巧。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多年长期的作品创作。在无数次实践中,他不断摸索、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他深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通过广泛读书,汲取丰富文化养分,提升作品内涵和思想深度;通过勤奋写字,锻炼线条功底和艺术气质,让作品更具韵味。也正因如此,他画中的动植物仿若有了生命,观者极易沉浸于他所创造的奇妙世界里。

◎画作1:《水间小语》 140cm×35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2:《秋思图》 140cm×35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3:《从来国色无妆点》 140cm×35cm 2023年 中国画

◎画作4:《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140cm×35cm 2023

◎画作5:《代代有钱》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6:《一鼓作气》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7:《代代有余》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8:《代代有横财》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9:《瞎扯蛋》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0:《瞎胡闹》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1:《四面楚歌》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2:《丑到爆》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3:《姐最美》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4:《翻车鱼》 45cm×33cm 2024年 中国画


2、尹晓尧

尹晓尧

尹晓尧,山东平度人,毕业于济南大学,导师陈健教授,现居天津。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尚禹书画社社员。

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韩旭东先生曾这样点评尹晓尧的水墨画:“往往以莲花、树枝、竹节、草叶为中心,通过描摹自然物的外在本体细节,及其与动物和山石的比衬关系,烘托草木人间的气韵合和感。”“整体而言,注重本体细节与环境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考验了尹晓尧的观察能力,同时,水墨色彩的单一性,在光影效果的呈现上,也凸出了尹晓尧动植物系列对下笔力度和墨色比配方法的技巧感、专业度。”

尹晓尧在绘画动植物作品时,偏爱松柏。他认为松柏之美在其“老”,在其时光雕琢下的古旧和沧桑。2022年11月15日晚整理画稿时,他曾写下感悟:

以书入画,近年我对书法的苦苦坚持从未间断,恭敬地体味书法对绘画的助益,也许是这润物细无声的坚持与变化,让我面对松柏,竟然渐入佳境,竟然心手双畅。这种敬畏,这种用写的状态去铺开画面,用心感悟水墨在纸上的摩擦与流逝,从笔尖到笔根,从湿润到干枯,去观察,去表达。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任何一种生命都值得歌颂,“尽精微,致广大”。

是啊,“尽精微,致广大”,这一点我们从他的画作中也看到了蛛丝马迹,这种对艺术的精致追求,精神可嘉矣。

◎画作1:《天牛》被误传齐白石作品,特此声明为尹晓尧戏作

◎画作2:《雾松》 22cm×66cm 2023年 中国画

◎画作3:《海棠依旧》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4:《秋声》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5:《清影》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6:《池满秋》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7:《绿袖红妆》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8:《萋萋》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9:《听雨》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0:《秋溏》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1:《松语》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2:《田园点灯儿》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3:《猿》 22cm×66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4:尹晓尧、陈健《月起松涧》 190cm×240cm 2024


3、相玉龙

相玉龙

相玉龙,河北省保定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学士学位。作品《宠爱》荣获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一等奖以及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提名奖。

人们常言,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此窗,可洞悉一个人形形色色的内在。相玉龙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与深邃内心的青年画家,在他的国画艺术世界里,那些或奔腾矫健的马儿、或憨态逗人的狗子、或机灵活泼的猴子等诸般动物,经他那精妙的笔墨勾勒与晕染,仿若被注入了灵动鲜活的灵魂。它们宛如人类一般,一双双眼睛所展露的神态,恰似在幽然诉说着无声却动人的故事,满溢着绵绵无尽的情感与纷繁复杂的思绪。

追溯往昔,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其笔下动物常常呈现出翻白眼的独特模样。借此独特的艺术呈现,他尽情抒发内心深处积郁的愤懑与强烈的反抗情愫,同时也隐隐透露出他对于命运无常捉弄之下的无奈与无力之感。国画所独具的这种“画外之意”的表达形式,仿若一座坚实稳固的桥梁,为古往今来众多画家构筑起了情感肆意宣泄的畅达通道,历经岁月流转,此“表达”依旧绵延不绝。

今观相玉龙画作中的动物形象,我仿若瞧见一个人在历经人生的跌宕起伏、深刻感悟世间百态之后,所凝聚而成的深沉情感与真挚表达。其间蕴含着如幽微委屈之情、深沉无奈之态、委婉含蓄之意、清冷无视之状、坚毅刚强之姿,亦不乏喷薄欲出的蓬勃活力......倘若观者初次领略他的这些精妙画作,定会刹那间被画中动物的眼睛深深牵引。形神高度契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径直穿透观者心灵,深深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不禁令人赞叹——“动物的眼睛会说话”。

◎画作1:《惑》 4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2:《媚》 70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3:《长老》 3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4:《半日闲》 35cm×70cm 2023年 中国画

◎画作5:《亲亲》 45cm×45cm 2023年 中国画

◎画作6:《知否》 3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7:《小憩》 35cm×70cm 2023年 中国画

◎画作8:《为我心忧》 70cm×35cm 2023年 中国画

◎画作9:《窥》 3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0:《白马系列1》 30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1:《白马系列2》 4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2:《白马系列3》 3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3:《白马记》 40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画作14:《萧萧》 45cm×70cm 2024年 中国画

八链名人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自行上传,八链名人作为平台方并无法100%确保用户所上传的每一篇文章及每一张图片是否具备完整的版权,如果有侵犯贵方版权,请及时通知我方工作人员,主编微信号:zhengwumu,我方将在第一时间立即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陆八链名人或直接间接使用八链名人资料者(包括通过百度、360、搜狗、必应、谷歌等搜索引擎访问的快照),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最新评论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