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1971年9月5日,潘天寿逝世。
人民网评:"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他一生的奋斗,正与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他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熊秉明先生与叶清谈二家艺术,一为潘天寿绘画及书法之美,一为李志敏雄壮瑰丽的草书之美,对其书中独之壮气赞叹不已。
潘天寿以大写意花鸟山水名世,在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诸大家之后,别开一重天地,以富于刚劲奇崛的气象、苍古老辣的笔墨,使他的绘画看起来有一种建筑般的稳健和朴素苍魂的气息,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1977年,有关部门在杭州举办了潘天寿绘画展览,1980年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潘天寿书画展。此后,潘天寿的美术展览不断举办,他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一同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四大家。
潘天寿书法是“画家书”——“‘画家书’是一个在近代才产生的概念。在古代,由于书画的高度融合,合而为一,书家或画家大多书画兼擅。经历近现代文化审美转型之后,随着西方美术的输入,中国画受到冲击,书画开始走向分工。这个时期,文人画家还大都兼擅书法,但已经明显减少,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下降。画家书便是指称上述背景下的画家书法。它大约包含两层意思:一、书法缺乏深厚的传统功力和专业化高度,而是以一般画家立场作书;二、从现代绘画的视觉空间立场出发,其书有别于传统书法的审美旨趣。”姜寿田曾总结:潘天寿的书法“从现代绘画的视觉空间立场出发,其书有别于传统书法的审美旨趣”。这段话,切中潘天寿的书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