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男,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另有报道称其祖籍为广东梅县铜琶村 ),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中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艺术系伟伦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饶宗颐教授的书画艺术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优秀传统,充满“士夫气”,是当今社会难得的“学者型”书画艺术家,他的山水画写生和人物白描,独具一格。他的国画题材广涉山水、人物、花鸟,有传统流派的摹仿,有世界各国的风光写生,更有自成风格的创作。书法方面,植根于古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各家豪纵韵趣,隶书兼采壳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真草隶篆皆得心应手,从大幅中堂、屏条、对联到方寸空间小品,风格多样,而沁人心扉的书卷洋溢于每件作品之中,是名副其实的文人书画。
除了诗词和书画,饶宗颐也懂得音乐。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于此建树甚多。然他不仅是一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一个资深的古琴家。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
因长年在外讲学,使得饶宗颐“名声在外”,荣誉等身,1962年就获得了有汉学界诺奖之称的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但似乎国内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少,当然他也从来不在乎。有人当面称颂他是“大师”,饶宗颐笑言:“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饶宗颐是一位综合性的人才,他对历史、考古、文学、经学、教育、书画等都有研究,而且成绩突出,尤其是在书法上,更是深入,他学习书法也是从唐楷入手的,以颜真卿《大字麻姑仙坛》为宗,深入学习,深得博大之精髓,然后又涉猎了汉张猛龙碑、晋宝子碑、唐欧阳询化度寺碑等,在书法创作中参以宋人苏、黄、米三家以广其趣,既开拓了新局面,又写出了一派清新之象,同时在甲骨、金文、简帛及两京碑碣上皆摄取其意,不论是楷书、行书、还是篆隶,都别开生面,自成一体。